时间:6月15日(周日)下午2:30开始
地点:杭州晓风书屋松木场店(体育场路-保俶北路 附近)
嘉宾:沈语冰,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西方现代美学、现当代艺术史和批评史的教学与研究。现为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浙江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等。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等,译有《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艺术与文化》、《弗莱艺术批评文选》、《另类准则》、《艺术与物性》、《现代生活的画像》、《杜尚之后的康德》等。
【沈语冰的豆瓣小站】沈语冰老师的治学兴趣涵盖以下领域:现代美学、现代艺术史和观念史(特别侧重于现代艺术批评);兼及一般美术史(包括中国古代书画及近代美术)、一般美学和哲学问题、社会思想、外国现代文学、摄影及视觉研究。欢迎所有同行、学子、爱好者都常来走走。http://site.douban.com/114654/
推荐文本:
《杜尚之后的康德》
名人推荐:
蒂埃利·德·迪弗在这部令人惊叹的著作里,试图理解为什么马塞尔·杜尚是一位如此伟大的艺术家。这项工作需要大大超出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分析的资源,尽管作者本人就是这些方面的一位大师。此书语言优雅诙谐、热情洋溢,这得归功于作者对其主题深度的心神领会。——亚瑟·丹托
要认识蒂埃利·德·迪弗写出了一部了不起的书,你不需要同意他的所有假设和论证(不用说我本人就没有完全同意)。但此书在论述杜尚的重要性方面,达到了令人敬畏的高度。使德·迪弗的成就就变得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它是通过对杜尚表面上的对手、批评家格林伯格的著作的强有力交战来实现的。此书第三个始终在场的因素是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它主宰着德·迪弗本人对格林伯格“形式主义”的理解),而这本身又是从杜尚现成品的角度来重新加以诠释的。德·迪弗一直是一位独立而卓有见地的思想者。现在,他写出了一本不可或缺的书,一种杜尚式现代主义的才华横溢的“考古学”,对哲学美学也是高度原创性的贡献。——迈克尔·弗雷德
本书是前卫理论家蒂埃利•德•迪弗的代表作,对杜尚的意义做了极其充分的学理阐释,其宽宏的视野、深入的剖析,令人耳目一新。全书8篇文章,围绕着前卫艺术史的一个核心论题从多个层面展开。作者认为,虽然现成品打破了与以往任何已知风格的联系,但是杜尚将现代主义艺术实践的逻辑当作其作 品 主题——那是审美判断的一个转向,即用“这是艺术”来取代经典的“这是美”。德•迪弗在重新读解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运用这一转向(用“艺术”一词系统地替换“美”一词),揭示了杜尚和达达主义激进的实验与主流的绘画现代主义之间隐藏着的联系。本书第一部分涉及杜尚大名鼎鼎或臭名卓著的《泉》,特别深入地挖掘了当年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第二部分讨论了杜尚从绘画向现成品的转变,从特殊艺术向一般艺术的过渡,管装颜料和空白画布也因此得到重新理解。第三部分考察了康德在第三批判中用“艺术”替换“美”带来的审美与伦理后果。第四部分试图重建现代主义的“考古学”,从而为我们对后现代境况的重新理解铺平了道路。
译后记:
http://site.douban.com/114654/widget/works/16746762/chapter/31593230/
沈语冰微博摘录:
如果说美学建立在康德关于美的作品与日常用品的区分之上,那么杜尚的小便器使古典与现代美学彻底崩溃。因此,一种不能直面杜尚的美学,从当前的眼光看,根本不可能还是美学(或艺术哲学)。
20世纪以来,对哲学构成最大挑战的视觉前卫艺术……小便器曾使一切美学理论归于无效,因此,不能直面杜尚的美学,根本就不是美学。
杜尚的“人人都是艺术家”(通过波伊斯口说出),与康德“人人都是鉴赏家”的启蒙现代性思想一脉相承。
有些部分(例如第二章《理查德·穆特事件》)写得趣味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