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院动态  信息速递

比较现代性研究中心启动仪式暨“求是博雅”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

编辑: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作者: 时间:2022-10-05 访问次数:155

十里桂花香,一年秋意浓。10月4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杜伦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比较现代性研究中心启动仪式暨“求是博雅”论坛在杭州举行。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健、杜伦大学全球合作事务副校长Clair O'Malley、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许钧、杜伦大学艺术人文学部副主任Giles Gaper、杜伦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David Cowling、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庆文、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杜伦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比较现代性研究中心主任王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赵瑜、浙江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包大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主任周锋、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百人计划”研究员赵瑜佩等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启动仪式由研究中心主任、杜伦大学曹青教授主持。



吴健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英国是工业革命最早的发源地,杜伦大学在现代化和现代性研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希望合作双方以联合研究中心建设为重要契机,推动两校人文学科交流互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愿景贡献智慧。Clair O'Malley副校长表示,杜伦大学始终重视与浙江大学的合作交流,自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双方不断深化合作内涵,拓展合作面向,在多个学科中产出协作成果,期待两校未来能有更加深广的学术交往。许钧主任表示,现代化、现代性关涉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对现代性的研究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他结合自身研究成果,对“比较”意涵进行阐释,指出比较实则是一种方法、一种视野和一种发现,研究中心的成立关乎的不仅是方法的选择,更是立场的选择,所通向的是自我与他者的交融、参照与丰富的道路。Giles Gaper副主任对杜伦大学人文学部作基本介绍,他指出,当前人文学部聚焦数字化人文学科、跨学科人文学科、医学人文学科、创新文化与遗产管理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学术议题,开展广泛的跨学科全球合作。David Cowling院长表示,杜伦大学过去在现代性研究领域展现了学科优势,今后将不局限于欧洲现代性的研究,更要将目光投向中国现代性、全球现代性的比较研究。韦路院长对促成研究中心成立作出努力的各界同仁表示感谢,他对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作基本介绍,同时指出,联合研究中心作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的重要载体,希望双方携手抓住机遇,共同面对挑战,为推动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奉献力量。



启动仪式上,韦路院长、王庆文书记共同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杜伦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比较现代性研究中心揭牌。



随后,比较现代性研究中心首场研讨会暨“求是博雅”论坛举行,研讨会由研究中心主任王杰教授主持。



王宁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王宁作题为《现代性、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形成》的报告。他指出,中国语境中的现代性是一种“翻译”的现代性,即在后现代主义到来之前尚未完全形成的现代性。这种“翻译”的现代性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另类现代性。全球化的到来架起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桥梁。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与后现代性一样,现代性首先是一个来自西方的学术术语,涵盖不同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它在中国的嬗变与实践,不仅对全球现代性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且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其在西方语境中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回顾。而讨论文化现代性问题之于中国学者的意义,主要在于它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独特传统,这种传统既能够与西方文学文化交流,也可以与过去的传统对话。


Dominic Sachsenmaier

哥廷根大学人文学院院长Dominic Sachsenmaier以《另类现代性——20世纪20年代和当下的愿景》为题展开讨论。他从一战后的历史背景出发,指出“西方中心主义”思想主要由当时欧美的经济主导权和帝国主义世界秩序所型塑。当时对于现代性的理解和概念与西方现状近乎等同,因而并未产生实质上的另类现代性选择。尽管如此,诸多西方思想家也意识到殖民主义、西方文明所站在人类上位的情形终将难以维系,反而应重视来自东方的生存发展智慧。当下,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平衡性、分配的复杂性更加凸显,同时人类愈发处在全球化的共享空间,共同直面核战争、全球变暖、货币通胀等风险。与20世纪20年代所不同的是,今天对于现代性的理解早已跳出西方单一现代性的桎梏,需要在比较中对全球化的“多元现代性”现象或者说不同面向的现代性变体所形成的长期稳定趋势和差异加以考察、加以阐释。


聂珍钊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文学伦理批评学会主席聂珍钊在主题演讲《伦理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框架的跨学科反思》中指出,文学伦理批评是在伦理批评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新理论,它建立在人类文明三个阶段的理论基础上,即自然选择、伦理选择和科学选择。伦理文学批评以伦理选择、伦理认同、伦理意志等术语分析文学文本中的伦理选择,解读各类文学作品,剖析不同环境和语境下的伦理选择实例,强调文学的伦理价值,寻求对读者的道德启蒙和指导意义。同时,任何理论都必须有自身的理论框架,失去理论框架,论证就不能构成理论。伦理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伦理选择的核心范畴之上,而伦理文学批评的框架作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模式,承担文学理论的逻辑与原理功能。


Dusan Radunovic

比较现代性研究中心副主任Dusan Radunovic在点评中对三位演讲嘉宾的思想脉络进行梳理,他同时指出,尽管由于现代性的复杂面向和现代性所处阶段差异,目前对现代性的内涵还难以确认,但现代性的定义仍然是值得重视的学术母题。


据悉,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杜伦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比较现代性研究中心旨在开展“专通一体”的学术对话、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通过中西比较的哲学、文学与美学的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探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理问题,引领文化自信之风尚与文化现代化之自觉。“求是博雅”是浙江大学团委旨在推动加快打造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推动通识教育的重要品牌。此次论坛的主题吸引了校内学者和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未来,联合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合作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所呈现的重要学术机遇,做出一流研究成果,在合作研究方面探索具有全球化意义的学术新路径。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