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院动态  信息速递

浙江大学举行“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集体学习会

编辑: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作者: 时间:2022-12-28 访问次数:10

2022年12月13日,“新时代 新征程 记者的使命与担当•2022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浙江大学集体学习会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线上课堂顺利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教授作导学致辞,中国传媒大学编创团队成员翁旭东、卢肖依、曲伸,浙江大学驻校卓越记者、中国青年报青年编委会成员张钧斌和财新传媒民生组记者、2022届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毕业生周信达作主题分享。集体学习会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国家级一流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团队和近300名学生参加学习。



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总设计师,高晓虹教授为同学们进行了导学致辞。高晓虹指出,“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教育部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四大讲堂”中唯一一个连续三年举办、覆盖面最广的大讲堂。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记协三个部门的指导下,大讲堂在培养会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建设了长效机制,取得了切实成效,形成了对全国开设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所有719所高校、全部1391个专业点、29万余名学生的全覆盖,实现了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共上一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继2020年“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和2021年“践行四力,与时代同行”之后,2022年大讲堂的主题聚焦“新时代 新征程:记者的使命与担当”,邀请了来自23家媒体单位的32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担任主讲人,录制了32讲系列课程视频,将生动的中国新闻实践转化为高质量的中国新闻金课,打造了一堂最生动的国情大课、最有温度的思政大课、最有水平的专业大课、最有实践力和穿透力的中国金课,探索构建中国自主的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创新新闻传播领域新文科建设的中国实践,打造新闻传播人才自主培养的中国方案。

随后,参与了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课程编创工作的翁旭东、卢肖依和曲伸同学分别围绕国际传播、时代命题和三农报道分享了学习心得。

翁旭东同学分享了CGTN刘欣老师如何在国际传播中拒绝平庸、坚持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的实例,让同学们体会到形态创新、表述创新、题材创新的重要性,并用自己的编创经验告诉同学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卢肖依同学强调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张勤老师“心中有时代、心中有国家、心中有受众”的职业追求,指出新闻工作者要“理解时代、理解职责和使命、理解职业素养”,分享了自己参与中国传媒大学《行走中国》《十年百变》等系列作品的实践经历。

曲伸同学介绍了农民日报施维老师如何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指出优秀三农报道记者既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又能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广大农民解决问题,要“讲导向、有情怀、知敬畏、重理性”,勉励同学们“秉持家国情怀,牢记人文关怀”。

中国青年报张均斌老师作了“在变动的时代保持定力”的主题分享。他从自己的从业经历出发,强调了越是在变动的时代,媒体和记者的价值就越重大。张均斌以疫情期间自己参与的武汉报道为例,启发同学们如何通过具体而微的故事,坚守新闻初心,保持自身定力,推动社会进步。

今年荣获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学子奖的周信达围绕如何坚持新闻理想为学弟学妹们进行了分享。他向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新闻?做新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想成为一名新闻记者需要作何准备?周信达坚信“无数远方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鼓励同学们坚守新闻理想。

最后,韦路院长对本次集体学习会进行总结。他勉励同学们涵养家国情怀,作为浙大学子,要心怀国之大者,不能只念西湖美景,更需远眺山外青山;坚守人民立场,走入现场,走进田野,走近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发扬创新精神,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技术创新,建构全媒体传播体系,成为堪当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