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深化中非相互认知、共应全球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我院张勇老师团队创作的两部聚焦中非青年交流的纪录片《90后的中非情缘》与记录中国青年探访阿拉伯世界实践的纪录片《我到丝路去》乌干达首映暨落地开播仪式,于乌干达鲁扬子理工学院成功举行。活动由浙江大学、鲁扬子中乌文化交流中心、乌干达华人华侨妇女儿童联合会、四达时代集团共同主办。
仪式上,纪录片总导演张勇与乌干达国家电视台台长Winston Agaba、四达时代乌干达总经理奥格蒙岱签署播出协议,标志着两部作品正式进入乌干达主流传播渠道。据悉,《90后的中非情缘》由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中非视听工作室策划制作,以“中、非”双重视角来叙述中国90后与非洲90后彼此交流合作的故事,已于2022年完成并先后被译制成英语、法语、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等多个语言版本,在南非、毛里求斯、意大利、匈牙利等多个国家落地播出,成为向世界介绍中非青年交流合作的“文化名片”。《我到丝路去》作为浙江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致远计划”的重要成果,聚焦我院师生赴阿联酋调研走访的实践历程,在毛里求斯国家电视台、也门国家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平台播映。此次是两部作品在乌干达的首次正式亮相和播出。
中国驻乌干达公使范学成、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慧教授、乌干达国家电视台台长、乌干达驻广州总领事朱蒂丝·桑巴贝拉及乌干达文化界、侨界代表出席仪式,共话中非友好。现场嘉宾观看了两部纪录片的精选内容并分享感悟。
朱慧教授在讲话中高度评价纪录片价值,称其为“促进中非理解的青春之桥”。她指出:《90后的中非情缘》生动呈现跨越山海与肤色的中非“90后”共同成长故事,展现文化深度交融;《我到丝路去》记录浙大青年学子沿古丝路深入走访的实践历程,深入观察中阿两国人民合作发展的生动故事。
范学成公使指出:“两部纪录片虽拍摄时空不同,但共同指向增进理解、深化友谊的目标,是中外民心相通的时代缩影,在中非人文交流年即将到来之际,张勇导演作品传递的青春力量,激励中乌各界携手描绘中非合作新蓝图,共同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壮丽篇章。此次首映为乌干达民众开启了感知中非青年情谊与合作潜力的新窗口。乌干达国家电视台台长Winston Agaba在讲话中强调,两部纪录片的播出将促进乌中文化和技术交流。
首映式上,两部纪录片作品进行了播放及映后交流,新华社、人民网、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官方公众号及乌干达媒体进行了报道。为进一步推动中非影视合作,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东非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将进一步发挥影像的力量,通过纪录片、音乐短视频、人工智能影像作品等形式继续深化中非民间互知互信,为中非交流合作和对非国际传播搭建贡献浙江力量。